党建风采|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集中观看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作者: 舒朦雅发布时间: 2025-09-17浏览次数:18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9月15日,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教室共同观看了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思政大课直播。
本次思政大课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专家深情讲述、感人英雄事迹,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观看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深受震撼。在随后的交流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更应牢记历史、传承精神。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舒朦雅
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重温抗战历史,感悟伟大精神,深感震撼,责任倍增。伟大抗战精神是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开创未来的宝贵财富。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辅导员,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一要深化历史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要推动精神传承,鼓励学生将来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用英雄事迹滋养童心,引导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要砥砺奋斗精神,学生需刻苦学习,锤炼师能师德,未来扎根基层教育,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身为辅导员,我定当率先垂范,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学子将感悟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小教本221吴金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正如一本深沉而有力的教科书,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中,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那些铿锵有力的讲述、那些沉浸式的角色体验,不仅还原了战火年代的艰难,更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畏。我不由想起自己童年时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经历——肃穆的展厅、珍贵的文物,曾经只是模糊的记忆,如今却因这样的课堂而被重新点亮。历史不再是遥远而冰冷的知识,它变得可感可触、有血有肉。正是通过回望那段充满牺牲与抗争的岁月,我才更加懂得今日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虽未亲历烽火,但仍肩负使命。我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关注历史、思考现实;积极参与红色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主动走进纪念馆、展览馆,在实地参观中强化责任担当。唯有真正将历史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接过前辈的旗帜,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小教本221施欣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赵一曼同志的爱国、不屈、博爱用血泪书写的事迹深化了我对她高贵品质的认识。尤记得课文《一个粗瓷大碗》中她关爱战士、严于律己形象是我对她的初印象。而今天看了赵一曼在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有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感受到女性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力量,更有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将自觉以英雄精神滋养初心,把赵一曼这样的先锋形象融入教育实践。将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陪伴他们成长为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正是我作为未来教师对“强国有我”最直接的回应。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小教本221杜凯璐
这是一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它不讲枯燥的理论,而是让赵一曼的家书“活”起来,让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动”起来,让学生们真正理解: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教师是这本教科书的“导读人”。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和先辈来了一场历史的对话,令我回忆起小学时语文老师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场景——老师指着课本插图,哽咽着说“他才19岁”,那画面至今刻在我的心中。老一辈的烈士们都是用自己的鲜血与汗水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定。长大后,我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墙上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名录、展柜里孩童的残破衣物,那些文物、那片承载伤痛与记忆的土地便不再沉默,字字句句都在诉说“铭记历史,守望和平”的深刻内涵。我们不仅仅是未来的教师,还是预备党员,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课堂所学、实践所见转化为育人力量,以红色家书、英雄故事等红色资源为纽带铸魂育人,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小学课堂中代代相传,焕发光芒。

作者: 舒朦雅发布时间: 2025-09-17浏览次数:18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9月15日,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教室共同观看了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思政大课直播。
本次思政大课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专家深情讲述、感人英雄事迹,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观看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深受震撼。在随后的交流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更应牢记历史、传承精神。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舒朦雅
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重温抗战历史,感悟伟大精神,深感震撼,责任倍增。伟大抗战精神是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开创未来的宝贵财富。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辅导员,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一要深化历史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要推动精神传承,鼓励学生将来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用英雄事迹滋养童心,引导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要砥砺奋斗精神,学生需刻苦学习,锤炼师能师德,未来扎根基层教育,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身为辅导员,我定当率先垂范,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学子将感悟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小教本221吴金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正如一本深沉而有力的教科书,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中,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那些铿锵有力的讲述、那些沉浸式的角色体验,不仅还原了战火年代的艰难,更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畏。我不由想起自己童年时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经历——肃穆的展厅、珍贵的文物,曾经只是模糊的记忆,如今却因这样的课堂而被重新点亮。历史不再是遥远而冰冷的知识,它变得可感可触、有血有肉。正是通过回望那段充满牺牲与抗争的岁月,我才更加懂得今日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虽未亲历烽火,但仍肩负使命。我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加关注历史、思考现实;积极参与红色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主动走进纪念馆、展览馆,在实地参观中强化责任担当。唯有真正将历史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接过前辈的旗帜,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小教本221施欣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赵一曼同志的爱国、不屈、博爱用血泪书写的事迹深化了我对她高贵品质的认识。尤记得课文《一个粗瓷大碗》中她关爱战士、严于律己形象是我对她的初印象。而今天看了赵一曼在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有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感受到女性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力量,更有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将自觉以英雄精神滋养初心,把赵一曼这样的先锋形象融入教育实践。将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陪伴他们成长为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正是我作为未来教师对“强国有我”最直接的回应。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生党支部小教本221杜凯璐
这是一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它不讲枯燥的理论,而是让赵一曼的家书“活”起来,让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动”起来,让学生们真正理解: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教师是这本教科书的“导读人”。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和先辈来了一场历史的对话,令我回忆起小学时语文老师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场景——老师指着课本插图,哽咽着说“他才19岁”,那画面至今刻在我的心中。老一辈的烈士们都是用自己的鲜血与汗水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定。长大后,我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墙上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名录、展柜里孩童的残破衣物,那些文物、那片承载伤痛与记忆的土地便不再沉默,字字句句都在诉说“铭记历史,守望和平”的深刻内涵。我们不仅仅是未来的教师,还是预备党员,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课堂所学、实践所见转化为育人力量,以红色家书、英雄故事等红色资源为纽带铸魂育人,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小学课堂中代代相传,焕发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