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兑新:四季坚守,育万千桃李
作者: 顾芳旖 朱正皓发布时间: 2024-07-02浏览次数:65
为切实加强学校与广大校友的联系,积极搭建校友与学生全方位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进一步坚定师范学子的时代担当,近日,师范学院继续开展校友工作“一十百千”行动之“百名学子访校友”,师生一行5人来到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采访了优秀校友——吕兑新。
吕兑新,现任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部设在巍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他是师范学院94届校友,就读于普师944班,班主任是蒋天衡、黄大亮老师。先后在莘塘下小学、八字墙小学、怀鲁小学、古渊头小学、虎鹿镇中心小学、巍山镇中心小学工作,曾获浙江省导读先进个人、金华市教共体建设先进个人、东阳市师德标兵、东阳市党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春风化雨 教泽绵长
师者若水,润物无声,桃李争妍,四海承风。追溯往昔校园生活,吕兑新感慨道:“1991年我进入金华师范学校学习,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对我一生的工作与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母校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吕兑新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当时,许多学生都来自农村,毕业后也需要面向农村工作,因此在专业的学习上须做到“专而又博”。母校三年的学习生活,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师范生们在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方面都有掌握和精进。特别是母校老师秉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教育情怀,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基本功,为吕兑新真正阐释了什么叫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吕兑新满怀感激地说道:“母校的职业技能教育十分出色,老师教我们学摄影、做木工、做钳工,还有洗照片等等。尽管我们学的并不专业,但这一点点的知识积累,也足以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开许多思路,所以我要特别感谢师范学院对我的悉心培养!”
树魂立根 教书育人
吕兑新畅谈着自己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小学校长的经历,他深有感悟:“学识要扎实,工作要踏实,做人要真实。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觉得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毕业30年来,吕兑新相继从教6所学校,经历了全方位多岗位的锻炼:从学科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还担任过副校长、校长。目前他所执教的东阳市巍山镇小学,不仅是东阳市的重点小学,同时也是金华市的重点小学。从教30年来,吕兑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先师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宗旨,在每一次的岗位调整中,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每一份岗位上都信奉着尽职敬业的原则。吕兑新认为,每项工作都是其责任所在,坚持以严谨的态度投入教育教学,并保持专注和耐心,在自我提升上持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特色立校 强师兴校
巍山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有100多年。悠久的办学历史赋予了这所学校别具一格的育人氛围和办学品质。谈到学校的教学特色,吕兑新娓娓道来:“我们这所学校是以‘竹文化’作为特色,以‘养君子风范,奠人生根基’作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像翠竹一样坚韧着成长。”巍山镇中心小学构建了竹韵课程体系,建有“和、健、博、雅”四大课程群。同时,以儿童诗为主的人文课程和以主体教学为主的艺术课程作为两大基本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
教研风气浓,教学质量高,一直是巍山镇中心小学的优良传统。吕兑新自豪地说:“江南笛王赵松庭是我们的校友,竹笛也因此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基本上做到了人人一根笛,班班有笛声。”学校曾先后培育出江南笛王赵松庭和陈云仙、蔡忠遗两位特级教师;黄亦波及著名的诗人圣野,都是学校儿童诗教学顾问;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也曾经多次到学校进行讲学。
在管理学校方面,吕兑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坚持大局观、学生观、教师观。吕兑新说,作为学校的校长应该有大局观。眼光要长远,做工作要抓大放小。在小事情上应相信自己的伙伴,不一定要事事都去做。校长最重要的是要一个“断”的能力——决断。在很多矛盾当中,要能够抓住主要的矛盾,抓住重点去解决最重要的事情。讲到学生观,吕兑新说,坚持学生立场,爱学生是第一位的,要做到爱生如子。只要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去教学,方向肯定不会错。吕兑新说的教师观,就是始终都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对人要用心、要真心,提高‘聚’的能力——凝聚人心,产生共同的力量,共同管理学校,使其得到发展。”
研精覃思 行远自迩
访谈尾声,身为师范的优秀学长,吕兑新诚挚寄语学弟学妹们:“我们始终要相信,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厚实基础、向下扎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希望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在学校能博学众长,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蓄势搏击长空!”

来自小教本221班的顾芳旖在这次访谈中深受鼓舞:“今天的教师,既是思想的引领者,又是自我生命与精神的变革者。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渊博的名师,更需要能够引领学生探索真理、激发思考、自我超越的明师与良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不断提升自我,踔厉奋发,力争成为一位具有领导、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具备高尚思想品德、渊博学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多面手,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青春与力量!”
作者: 顾芳旖 朱正皓发布时间: 2024-07-02浏览次数:65
为切实加强学校与广大校友的联系,积极搭建校友与学生全方位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进一步坚定师范学子的时代担当,近日,师范学院继续开展校友工作“一十百千”行动之“百名学子访校友”,师生一行5人来到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采访了优秀校友——吕兑新。
吕兑新,现任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部设在巍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他是师范学院94届校友,就读于普师944班,班主任是蒋天衡、黄大亮老师。先后在莘塘下小学、八字墙小学、怀鲁小学、古渊头小学、虎鹿镇中心小学、巍山镇中心小学工作,曾获浙江省导读先进个人、金华市教共体建设先进个人、东阳市师德标兵、东阳市党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春风化雨 教泽绵长
师者若水,润物无声,桃李争妍,四海承风。追溯往昔校园生活,吕兑新感慨道:“1991年我进入金华师范学校学习,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对我一生的工作与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母校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吕兑新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当时,许多学生都来自农村,毕业后也需要面向农村工作,因此在专业的学习上须做到“专而又博”。母校三年的学习生活,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师范生们在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方面都有掌握和精进。特别是母校老师秉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教育情怀,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基本功,为吕兑新真正阐释了什么叫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吕兑新满怀感激地说道:“母校的职业技能教育十分出色,老师教我们学摄影、做木工、做钳工,还有洗照片等等。尽管我们学的并不专业,但这一点点的知识积累,也足以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开许多思路,所以我要特别感谢师范学院对我的悉心培养!”
树魂立根 教书育人
吕兑新畅谈着自己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小学校长的经历,他深有感悟:“学识要扎实,工作要踏实,做人要真实。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觉得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毕业30年来,吕兑新相继从教6所学校,经历了全方位多岗位的锻炼:从学科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还担任过副校长、校长。目前他所执教的东阳市巍山镇小学,不仅是东阳市的重点小学,同时也是金华市的重点小学。从教30年来,吕兑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先师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宗旨,在每一次的岗位调整中,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每一份岗位上都信奉着尽职敬业的原则。吕兑新认为,每项工作都是其责任所在,坚持以严谨的态度投入教育教学,并保持专注和耐心,在自我提升上持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特色立校 强师兴校
巍山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有100多年。悠久的办学历史赋予了这所学校别具一格的育人氛围和办学品质。谈到学校的教学特色,吕兑新娓娓道来:“我们这所学校是以‘竹文化’作为特色,以‘养君子风范,奠人生根基’作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像翠竹一样坚韧着成长。”巍山镇中心小学构建了竹韵课程体系,建有“和、健、博、雅”四大课程群。同时,以儿童诗为主的人文课程和以主体教学为主的艺术课程作为两大基本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
教研风气浓,教学质量高,一直是巍山镇中心小学的优良传统。吕兑新自豪地说:“江南笛王赵松庭是我们的校友,竹笛也因此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基本上做到了人人一根笛,班班有笛声。”学校曾先后培育出江南笛王赵松庭和陈云仙、蔡忠遗两位特级教师;黄亦波及著名的诗人圣野,都是学校儿童诗教学顾问;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也曾经多次到学校进行讲学。
在管理学校方面,吕兑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坚持大局观、学生观、教师观。吕兑新说,作为学校的校长应该有大局观。眼光要长远,做工作要抓大放小。在小事情上应相信自己的伙伴,不一定要事事都去做。校长最重要的是要一个“断”的能力——决断。在很多矛盾当中,要能够抓住主要的矛盾,抓住重点去解决最重要的事情。讲到学生观,吕兑新说,坚持学生立场,爱学生是第一位的,要做到爱生如子。只要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去教学,方向肯定不会错。吕兑新说的教师观,就是始终都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对人要用心、要真心,提高‘聚’的能力——凝聚人心,产生共同的力量,共同管理学校,使其得到发展。”
研精覃思 行远自迩
访谈尾声,身为师范的优秀学长,吕兑新诚挚寄语学弟学妹们:“我们始终要相信,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厚实基础、向下扎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希望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在学校能博学众长,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蓄势搏击长空!”

来自小教本221班的顾芳旖在这次访谈中深受鼓舞:“今天的教师,既是思想的引领者,又是自我生命与精神的变革者。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渊博的名师,更需要能够引领学生探索真理、激发思考、自我超越的明师与良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不断提升自我,踔厉奋发,力争成为一位具有领导、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具备高尚思想品德、渊博学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多面手,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