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寻访民族芳华里的“她力量”
作者: 先木西艳·吐尔汗、张璟琨、林伊希发布时间: 2025-03-30浏览次数:11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三月三“女儿节”,古称“上巳节”,一个浪漫富有诗意的节日。在各民族习俗中,“女儿节”这天土家族会举办“女儿会”,以山歌、踩脚的方式追寻爱情;苗 族群众着盛装进行歌舞表演、打秋千活动,借此缅怀先祖,感恩自然的馈赠;畲族会做乌米饭、办歌会,纪念英雄、祈愿丰收。可见“女儿节”承载着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
师范学院里有这样一群少数民族女孩,似阳春三月绽放的花朵,用“她力量”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
土家族女孩印心悦:专业技能领域的领航者
她从不靠偶然书写“卓越”,每个荣誉都是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回应。
大一下学期,印心悦凭借出色的表现,于928名同专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仅3人的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参赛团队。九大核心赛项构筑起“淬炼场”,她于百余个昼夜的极限训练,是于琴房里跳跃翻飞的十指反复雕琢音符韵律;是于教室镜前定格的教学姿态精确到指尖角度;更是于深夜笔记本上的泪痕未干时,晨光已映亮她研读教育理论的身影。

而真正的考验来自于2024年10月份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前一个月,赛制突然改变,团队需在20天内重构全部参赛方案。印心悦与队友们扎根实训室,将每一分钟都化作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优化模拟教学展示,她们模拟了数种突发状况;为呈现一面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主题墙,她们设计了十余种方案。决赛舞台上,她和队友们展现出幼教人的极佳风貌,最终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摘得金奖。

这场淬炼带来的不仅是金奖殊荣,更是教育灵魂的重塑。“从前总盯着教案进度,现在更在意孩子眼里的光。”实习期间,她将赛场锤炼出的教学法,化作春风化雨的互动。当蹲下身去的瞬间,无数教案里抽象的“3-6岁儿童发展特征”,突然在孩子们雀跃的瞳孔中变得清晰可见。

如今的她,依然保持着实验班智育与综测双第一的成绩,手握十余本技能证书,却始终谦逊如初。“金奖只是起点,”她说,“真正的教育者,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蹲下来’倾听孩子。”这颗追求卓越的匠心,始终向着教育的星辰大海——那里没有耀眼的聚光灯,只有无数双等待被点亮的目光。
苗族女孩吴杨璐:宣讲台上的逐光者
她用拼搏与热爱点亮青春,在逐梦路上砥砺前行。
团委“成蹊”红色宣讲团团长吴杨璐,累计宣讲三十余场,从超级演说家比赛到思政微课大赛,不断突破自我,从理论知识竞赛到“绿荫支教”,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力。

“刚进大学时还不太自信,记得第一次站上台,我紧张到发抖。”吴杨璐感慨道。为了克服心中的恐惧,她报名参加了学院超级演说家比赛,老师和家人的鼓励支撑着曾几度想要退赛的她,最终拿下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奖项,找到了在舞台上的自信。加入团委“成蹊”红色宣讲团,宣讲成为了她的热爱。一次次宣讲让她似破茧的蝶蛹一步步实现蜕变。

今年1月,她站在浙江省第七届卡尔·马克思杯“大学生讲思政课”赛道的舞台,以一名苗族学生的独特身份介绍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真挚的情感和出色的表现,让她取得了专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刷新了学校在该赛事中的最好记录。“备赛期间,焦虑或许是我的代名词,焦虑到饭量大减,因为找不到想要的感觉,练演讲练到不停地干呕……比赛当天站在台上,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熟悉的实验剧场,是学校给了我底气。”

“我不仅要自己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帮助少数民族孩子说好普通话,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样的信念让她加入学院“绿荫跨山海,四海皆同音”推普志愿服务队伍,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用普通话传递藏于深山的天籁,让各民族的声音都汇入时代的交响。
目前,她通过宣讲已获得省级奖项2项、院校级奖项近20项。她的成绩让更多人看到少数民族青年的精神面貌与责任担当。
畲族女孩雷慧:文化传承道路上的践行者
她生命里流淌着畲族音符,在传承畲族文化的路上笃行不怠。
从高中起,畲族姑娘雷慧便加入了浙江省二级旅游驿站“畲小妹旅游驿站”,参与畲族传统婚嫁体验、民族研学、民族村运动会等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实体化开发的旅游产品,助力家乡龙泉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月三”是畲族堪比春节的重大节日,雷慧家乡竹垟的畲歌都会响彻山野,迎来年度狂欢盛宴。“作为‘畲小妹’团队成员,我连续三年在民俗展演中担任主舞,还要参加摇锅比赛、跳竹竿舞。”雷慧说起她身着精美的畲族服饰,用美丽的舞姿传递着畲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时,总能让人看到她眼中的亮光。

在摇锅赛场上,雷慧双脚支撑着铁锅,运用身体和四肢的摆动行进,周围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畲族姑娘的银饰碰撞声与铁锅沙沙的行进声谱成的畲家交响乐。“那一刻我的灵魂仿佛与畲族文化紧紧相融,观众的掌声与喝彩更加坚定了我传承畲族文化的决心。”

家乡新闻宣传片主演、民俗活动志愿者、民族研学小导师……她在弘扬畲族文化的路上还在前进,未来她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继续以歌舞为媒,随着“畲小妹”的步伐,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的魅力,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在金职校园里,她们是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无论是在传递知识的讲台还是在实现梦想的舞台;在充满温情的志愿者服务现场还是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亦或是在创新创业的实践前沿,在乡村振兴的希望课堂,都有她们的身影存在。在这个独属于女生的节日里,祝愿每一个“她”都能在奋斗的道路上收获美好的未来。
作者: 先木西艳·吐尔汗、张璟琨、林伊希发布时间: 2025-03-30浏览次数:11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三月三“女儿节”,古称“上巳节”,一个浪漫富有诗意的节日。在各民族习俗中,“女儿节”这天土家族会举办“女儿会”,以山歌、踩脚的方式追寻爱情;苗 族群众着盛装进行歌舞表演、打秋千活动,借此缅怀先祖,感恩自然的馈赠;畲族会做乌米饭、办歌会,纪念英雄、祈愿丰收。可见“女儿节”承载着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
师范学院里有这样一群少数民族女孩,似阳春三月绽放的花朵,用“她力量”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
土家族女孩印心悦:专业技能领域的领航者
她从不靠偶然书写“卓越”,每个荣誉都是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回应。
大一下学期,印心悦凭借出色的表现,于928名同专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仅3人的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参赛团队。九大核心赛项构筑起“淬炼场”,她于百余个昼夜的极限训练,是于琴房里跳跃翻飞的十指反复雕琢音符韵律;是于教室镜前定格的教学姿态精确到指尖角度;更是于深夜笔记本上的泪痕未干时,晨光已映亮她研读教育理论的身影。

而真正的考验来自于2024年10月份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前一个月,赛制突然改变,团队需在20天内重构全部参赛方案。印心悦与队友们扎根实训室,将每一分钟都化作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优化模拟教学展示,她们模拟了数种突发状况;为呈现一面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主题墙,她们设计了十余种方案。决赛舞台上,她和队友们展现出幼教人的极佳风貌,最终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摘得金奖。

这场淬炼带来的不仅是金奖殊荣,更是教育灵魂的重塑。“从前总盯着教案进度,现在更在意孩子眼里的光。”实习期间,她将赛场锤炼出的教学法,化作春风化雨的互动。当蹲下身去的瞬间,无数教案里抽象的“3-6岁儿童发展特征”,突然在孩子们雀跃的瞳孔中变得清晰可见。

如今的她,依然保持着实验班智育与综测双第一的成绩,手握十余本技能证书,却始终谦逊如初。“金奖只是起点,”她说,“真正的教育者,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蹲下来’倾听孩子。”这颗追求卓越的匠心,始终向着教育的星辰大海——那里没有耀眼的聚光灯,只有无数双等待被点亮的目光。
苗族女孩吴杨璐:宣讲台上的逐光者
她用拼搏与热爱点亮青春,在逐梦路上砥砺前行。
团委“成蹊”红色宣讲团团长吴杨璐,累计宣讲三十余场,从超级演说家比赛到思政微课大赛,不断突破自我,从理论知识竞赛到“绿荫支教”,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力。

“刚进大学时还不太自信,记得第一次站上台,我紧张到发抖。”吴杨璐感慨道。为了克服心中的恐惧,她报名参加了学院超级演说家比赛,老师和家人的鼓励支撑着曾几度想要退赛的她,最终拿下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奖项,找到了在舞台上的自信。加入团委“成蹊”红色宣讲团,宣讲成为了她的热爱。一次次宣讲让她似破茧的蝶蛹一步步实现蜕变。

今年1月,她站在浙江省第七届卡尔·马克思杯“大学生讲思政课”赛道的舞台,以一名苗族学生的独特身份介绍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真挚的情感和出色的表现,让她取得了专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刷新了学校在该赛事中的最好记录。“备赛期间,焦虑或许是我的代名词,焦虑到饭量大减,因为找不到想要的感觉,练演讲练到不停地干呕……比赛当天站在台上,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熟悉的实验剧场,是学校给了我底气。”

“我不仅要自己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帮助少数民族孩子说好普通话,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样的信念让她加入学院“绿荫跨山海,四海皆同音”推普志愿服务队伍,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用普通话传递藏于深山的天籁,让各民族的声音都汇入时代的交响。
目前,她通过宣讲已获得省级奖项2项、院校级奖项近20项。她的成绩让更多人看到少数民族青年的精神面貌与责任担当。
畲族女孩雷慧:文化传承道路上的践行者
她生命里流淌着畲族音符,在传承畲族文化的路上笃行不怠。
从高中起,畲族姑娘雷慧便加入了浙江省二级旅游驿站“畲小妹旅游驿站”,参与畲族传统婚嫁体验、民族研学、民族村运动会等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实体化开发的旅游产品,助力家乡龙泉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月三”是畲族堪比春节的重大节日,雷慧家乡竹垟的畲歌都会响彻山野,迎来年度狂欢盛宴。“作为‘畲小妹’团队成员,我连续三年在民俗展演中担任主舞,还要参加摇锅比赛、跳竹竿舞。”雷慧说起她身着精美的畲族服饰,用美丽的舞姿传递着畲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时,总能让人看到她眼中的亮光。

在摇锅赛场上,雷慧双脚支撑着铁锅,运用身体和四肢的摆动行进,周围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畲族姑娘的银饰碰撞声与铁锅沙沙的行进声谱成的畲家交响乐。“那一刻我的灵魂仿佛与畲族文化紧紧相融,观众的掌声与喝彩更加坚定了我传承畲族文化的决心。”

家乡新闻宣传片主演、民俗活动志愿者、民族研学小导师……她在弘扬畲族文化的路上还在前进,未来她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继续以歌舞为媒,随着“畲小妹”的步伐,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的魅力,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在金职校园里,她们是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无论是在传递知识的讲台还是在实现梦想的舞台;在充满温情的志愿者服务现场还是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亦或是在创新创业的实践前沿,在乡村振兴的希望课堂,都有她们的身影存在。在这个独属于女生的节日里,祝愿每一个“她”都能在奋斗的道路上收获美好的未来。